国家级人才

沈景华

时间:2025/07/07
来源:
浏览:

沈景华      教授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研究方向:

城市更新  智慧能源  建筑防疫  产业集群

科研项目:

  1. 1986 – 1992:混凝土线性和非线性徐变10万欧元第一作者,德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委员会专辑DafStB 432发表,有史以来第一位亚裔作者。

  2. 1990 – 1992:法兰克福机场2号航站楼,6亿欧元(总造价),结构审核及工程监理,指出德国《混泥土手册》中Paschen计算方法的错误,纠正1万2千根次梁配筋。

  3. 1996 – 1998:上海交行总行大楼,295万美元,项目总负责人,国际竞赛第一名,是上海浦东第一座由德国建筑师设计的超高层建筑

  4. 1999 – 2000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100万美元项目总负责人,国际竞赛第一名,是中国新城规划的代表作。

  5. 2003 – 2004北京2008国家体育馆280万美元项目总负责人,建筑设计及运营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是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三大主场馆之一,地标性建筑。

  6. 2004大连软件园II期70万美元,项目总负责人,国际竞赛第一名

  7. 2004南京朗诗国际街区30万美元,项目总负责人,委托项目。

  8. 2005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750万人民币,项目总负责人,国际竞赛第一名

  9. 2007-2009:广东美的总部大厦,780万人民币,项目总负责人,国际竞赛第一名。

  10. 2010:杭州海潮寺,60万人民币项目总负责人,国际竞赛第一名

  11. 2011漯河新城规划100万人民币,项目总负责人,国际竞赛第一名

  12. 2012贵阳百花新城规划180万人民币,项目总负责人,国际竞赛第一名

  13. 2014-2017:湖州奥体中心,700万人民币,项目总负责人,委托项目。

  14. 2020-2021:太仓“智慧谷”,2766万人民币,组建中德设计联合体指导方案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15. 2020-2023:国家QR计划,270万人民币,项目负责人。

  16. 2020-2023:苏州大学被动房实验室及建筑防疫实验舱(横向项目),300万人民币,项目负责人。

  17. 2021-2024: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运营项目,374万人民币,项目骨干。负责其中的“既有建筑遗存再生利用与物理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和“既有建筑可持续利用综合集成技术示范工程案例研究”两个子课题。

  18. 2024-2027:苏州大学-德华杰能智慧绿建研发中心(横向项目),100万,项目负责人。

  19. 2024-2027:苏州大学-绿碳科技零碳节能创新中心(横向项目),100万,项目负责人。

代表性论著论

  1. Jinghua Shen, Lineare und nichtlineare Theorie des Kriechens und der Relaxation von Beton unter Druckbeanspruchung, 德国规范委员会专辑第432号(DAfStb-Heft 432, 1992。本文推翻了1874年创立的博尔茨曼原理(Boltzmann)在时间过程中线性迭加的错误计算方法,创立了新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是该专辑有史以来首位亚裔作者。本专辑为沈景华博士学位论文全文。

  2. Dahua Jiang, Jinghua Shen, STRENGTH OF CONCRETE SLABS IN PUNCHING SHEAR,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1986, 12(112): 2578~2591。本文摘自沈景华硕士论文,运用塑性力学理论,通过变分法,首次推导出混泥土板冲切破坏界面完整的数学模型及计算公式,该成果适用于各类拉压异性材料的冲切破坏面计算。

  3. Jinghua Shen, Helmut Wegmann, CRACK SPACING AND CRACK WIDTH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N TENSION-STOCHASTICAL ANALYSIS, Darmstadt Concrete, 1990. Winter, 1(5): 187~194。本文运用随机分析方法, 首次推导出钢筋混凝土结构受拉裂缝宽度及间距的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解析解,该成果适用于各类间隙性应力释放现象的理论计算。

  4. 《世界建筑导报》2005.5/6,系统报道了沈景华领导的一系列建筑设计项目的成功案例,2005.05

  5. 《世界建筑导报》2008.4,系统报道了沈景华领导的一系列建筑设计项目的成功案例,2008.04

论文:

  1. 沈景华,蒋大骅,钢筋混凝土桩基承台的抗弯强度,《建筑结构学报》,05/1984,pp65-75

  2. 沈景华,桩基承台的弹性分析及塑性分析,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03/1985

  3. 沈景华,蒋大骅,六桩承台的抗弯强度,《建筑结构学报》03/1986,pp65-80

  4. Da-Hua Jiang,Jing-Hua Shen, STRENGTH OF CONCRETE SLABS IN PUNCHING SHEAR,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1986, 12(112), pp2578-2591

  5. Jing Hua Shen, Joost C. Walraven,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AND THERMAL STRESSES IN CONCRETE BRIDGES, DARMSTADT CONCRETE, 1989 VOL.4, pp211-222

  6. Jing-Hua Shen,NONLINEAR RHEOLOGICAL MODELING FOR CONCRETE IN UNIAXIAL COMPRESSION, DARMSTADT CONCRETE, 1990 VOL.5, pp181-186

  7. Jing-Hua Shen, Helmut Wegmann,CRACK SPACING AND CRACK WIDTH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N TENSION-STOCHASTICAL ANALYSIS, DARMSTADT CONCRETE, 1990 VOL.5, pp187-194

  8. Jing-Hua Shen, Joost C. Walraven,THE CONTRADICTION OF APPLYING THE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FOR CONCRETE CREEP, DARMSTADT CONCRETE, 1991 VOL.6, pp65-75

  9. Dr.-Ing. Jing-Hua Shen,Lineare und nichtlineare Theorie des Kriechens und der Relaxation von Beton unter Druckbeanspruchung, DEUTSCHER AUSSCHUSS FÜR STAHLBETON, Fachbereich VII des NABau im DIN 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e.V., DAfStb-Heft 432, Beuth Verlag GmbH, Berlin 1992

  10. J.-H. SHEN, J. C. WALRAVEN,LINEARITY OF CREEP FUNCTIONS AND THE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Creep and Shrinkage of Concrete, Fifth International RILEM Symposium, Barcelona, Sept. 1993, pp 207-212.

  11. J. C. WALRAVEN, JING-HUA SHEN,NON-LINEAR CREEP: A GENERAL CONSTITUTIVE MODEL, Creep and Shrinkage of Concrete, Fifth International RILEM Symposium, Barcelona, Sept. 1993, pp 213-218.

  12. Shen, J.H., Zhang, J., Xue, Z., Wu, J.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lighting and shad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Springer, 2022.09

专利技术:

  1. 一种避免室内交叉感染的活塞流通风式被动房ZL 2021 1 1117121.0

  2. 避免浊气自锁于室内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及室内表面材料ZL 2021 1 0179175.3

  3. 一种被动房中的均匀通风管路及排风地板202111117134.8

  4. 一种被动房中的基于防疫功能的智能式室内通风系统202111125411.X

  5. 一种避免室内交叉感染的活塞流通风式被动房ZL202122306913.4

  6. 一种被动房中的自适应调节大小的送风口及送风顶棚ZL202122304765.2

  7. 一种被动房中的避免室内交叉感染的移动式通风系统ZL202122324116.9

  8. 一种被动房中的送风天花板及均匀送风顶棚ZL202122304816.1

  9. 一种被动房中的基于防疫功能的智能式室内通风系统ZL202122306917.2

  10. 一种通过室内浊气管控避免交叉感染的建筑物 ZL202120352246.0

  11. 一种网格化送风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 ZL202120367000.0

  12. 一种辐射式制冷制热的被动房 ZL202120352243.7

  13. 一种置换通风式被动房 ZL202120364846.9

  14. 一种柔和送风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 ZL202120364555.X

  15. 一种单风道蓄热回收新风保温一体窗及建筑CN202220690228.8

  16. 一种双风道导热回收新风保温一体窗及建筑CN202220690191.9

  17. 一种固定式保温隔热一体的被动节能窗ZL2022220811216.0

  18. 一种蜂巢式保温隔热一体的被动节能窗ZL2022220821063.0

  19. 一种太阳能热水遮阳一体窗及太阳能热水遮阳系统ZL202220687590.X

  20. 吧台(莫比乌斯环),ZL202130425167.3

  21. 吧台(直线莫环艺术)ZL202130413834.6

  22. 一种被动房中的自适应调节大小的送风口及送风顶棚202111117109.X

  23. 一种被动房中的避免室内交叉感染的移动式通风系统202111115718.1

  24. 一种被动房中的送风天花板及均匀送风顶棚202111125390.1

  25. 一种通过室内浊气管控避免交叉感染的建筑物202110181851

  26. 一种网格化送风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202110171225.3

  27. 一种辐射式制冷制热的被动房202110171248.4

  28. 一种柔和送风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202110171233.8

  29. 一种单风道蓄热回收新风保温一体窗及建筑CN202210312820.9

  30. 一种双风道导热回收新风保温一体窗及建筑CN202210311173.X

  31. 一种太阳能热水遮阳一体窗及太阳能热水遮阳系统CN202210312777.6

  32. 一种房屋本体储能调控方法以及能量房202410399709.7

代表性项目:

  1. 法兰克福机场2号航站楼结构审核(已实施)

  2. 柏林德国联邦保险(BfA)总部基地(已实施)

  3. 中国交通银行总行大楼方案设计(已实施)

  4.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方案设计(已实施)

  5. 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及沈阳市图书馆方案设计(已实施)

  6.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已实施)

  7. 深圳地铁皇岗站及口岸联检楼方案设计(已实施)

  8. 湖南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规划 (已实施)

  9.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新院方案设计(已实施)

  10.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已实施)

  11. 大连软件园概念规划(已实施)

  12.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案设计(已实施)

  13. 宁波东部新城行政区城市设计(已实施)

  14. 鄂尔多斯市青春山新城中心区概念规划(已实施)

  15. 大连梭鱼湾地区(大连新城)概念规划(已实施)

  16. 杭州政苑小区配套公建方案设计(已实施)

  17. 广东顺德美的总部基地规划及单体建筑(已实施)

  18. 杭州江东市本级园区启动区块综合体(已实施)

  19. 北京中关村丰台科技园三期(已实施)

  20. 湖州南太湖湿地奥体公园方案设计(已实施)

  21. 太仓智汇谷·智能科技创新园规划设计(已实施)

荣誉奖励:

  1.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2. 中组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入选者

  3. 国家特聘专家

  4. 科技部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社会兼职:

  1.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导、绿色建筑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2. 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中德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4. 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5. 德国注册建筑工程师

  6. 德国注册报批建筑师


关闭

联系方式
    • udt@xauat.edu.cn

    • (029)82202540

    • 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 710055

「关注我们」